(资料图)
文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红色文化资源是党在长期领导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所创造积累的宝贵财富,也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运用红色文化资源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须遵循思政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通过挖掘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构建红色育人机制,螺旋递进式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切实增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挖掘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比如大湘西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泛,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通道转兵纪念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杂交水稻发源地、精准扶贫首倡地等。应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年龄、不同民族共处一地的实际,确定以长征精神、抗战精神、科学家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石榴籽精神等,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的核心资源,着力培养学生爱国、团结、乐观、感恩、创新、担当、奋斗品质,传承好红色基因;有效组织大中小学思政课骨干教师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探索用好获取红色文献资料、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途径和方法,更好凸显其教学效果,提升其育人价值。
建设一体化思政课教材体系。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关键要素、立德树人的基本载体。应关注不同学段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切实推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符合教育大纲、符合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向的红色文化教材。小学阶段的教材应注重强化趣味性设计,围绕政治思想与道德启蒙,注重选取革命领袖、革命英雄事迹故事和革命文物、革命歌曲等,以插画、短故事等方式呈现内容,激发学生对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和学习意愿;中学阶段的教材应注重体验性设计,围绕提高政治觉悟和锤炼品德,注重选取各个历史时期重大事件、伟大成就、代表性人物及其感人事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进一步筑牢其思想基础、提升其政治素养;大学阶段的教材应注重理论性和探究性设计,在深挖湖湘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构建一体化课堂教学体系。一是以知识链为基础,形成“知识传承+应用实践”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体系。通过实行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名师工作室开放机制等,常态化举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教学展示活动;开展大学教授进中小学课堂活动,将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和虚拟教学一体化,实现各级学段、各种资源协同联动。二是以能力链为核心,探索“主题研学+红色文化活动”等特色实践教学模式,开展“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课”“大学生进中小学”“中小学生进大学”等红色研学活动。三是整合线上与线下教学资源,构建红色文化影像数字资源库,打破学段壁垒,建立示范引领、优势互补、分类指导、特色鲜明的大中小学思政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打造一体化协同育人共同体。依托革命旧址、纪念馆、革命家故居等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等,通过同课异构活动,以小学生读红色故事、中学生观红色遗迹、大学生研读红色理论等形式,强调小学重爱国、乐观精神品质培育,中学重求知、感恩、团结精神品质培育,大学重创新、担当、奋斗精神品质培育,以递进性和连贯性育人支撑学生成长成才、接力奋进;以学校结对、教研室结对、教师结对、学生结对等方式共同开展校外活动;推广“活色生香”大思政课建设品牌,以歌曲、舞蹈、说书、书法等方式,让不同学段学生都有展示舞台,提升思政课亲和力;组建党政领导、知名专家、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社会先进模范人物“五级竞讲”圈层式思政协同育人队伍,通过共同开展党团活动、主题活动、朋辈工程、社会实践等,打造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协同育人共同体。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怀化学院基地研究员,本文系湖南省教育规划课题“湘西地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课题编号XJK22BMZ002)的阶段性成果】